日前,县政府办公室发出《关于公布东海县第一批历史建筑名录的通知》,公布了东海县第一批历史建筑名录,涉及牛山街道、房山镇、石梁河镇、李埝乡、驼峰乡共5处建筑。
据了解,确定历史建筑名录,旨在进一步推进全县历史文化保护利用相关工作,完善历史文化保护体系,加强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合理利用。通知要求各乡镇(街道、场)、园区、各单位按照历史文化保护利用相关规定,各司其职,加强对历史建筑进行保护利用宣传管理,积极研究历史建筑保护利用措施,共同做好全县历史文化保护相关工作。
位于李埝乡高山村邵家的东海县第二档案馆旧址,建于1964年,曾为了防止当时台湾反攻大陆,作为东海县后方档案秘密存放处以备不时之需,自建成之日起未被起用过。建筑选用本地红色沉积岩石材墙体,墙体具有天然暗红色,石材砌筑严丝合缝。檐口为三层青砖叠檐,双坡顶灰色瓦屋面。建筑虽体量小,但大气雄厚,极具本地特色。
东海县白岭桥位于牛山街道西双湖水库南堤与西堤交汇处,建成以后,解决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没有交通桥的历史,桥两侧刻着“白岭桥,一九六四年十月建”“为人民服务”“下定决心,不怕牺牲,排除万难,去争取胜利,毛泽东。”作为60年代建造的桥梁,它代表了特定历史时期的建筑风貌。
东海县麦坡村翻水站自1977年9月动工兴建,1978年6月底竣工使用。开挖4公里饮水河一条,工程架设渡槽42孔,总长831.2米。据统计,全乡参加饮水工程建设人数最多时达1万人,共完成土石方55万方。麦坡翻水站引来了长江水灌溉全乡农田,使驼峰乡农业、工业用水得到了保障,粮食产量不断增加,这项造福于人民的工程载入了驼峰乡史册。麦坡渠的建成,集中体现了共产党员不怕吃苦、冲锋在前的优良作风。
东海县房山镇房南村七组7号清代老宅,为清朝嘉庆年间武进士尹延琅弟弟延琢的府第,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,地面石板历经岁月踏行打磨变得非常光滑。老屋为砖笆木椽、行条为粗圆楠木,老屋前墙系用青砖石灰砌成,后墙用石头砌成。房面青色小瓦所缮,屋檐瓦当造型奇异,建筑保存较好,反映了当时房山老街的建筑形式和经济生活。
东海县前代大桥位于石梁河镇代邑村南,兴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,为典型的石混结构三孔双曲拱桥。该新桥型吸收了我国古代石拱桥的优点,将承重受力部分结构做成横向与纵向都用拱形曲线。它充分发挥了预制装配的优点,具有造价低、材料省、桥型美观等特点,尤其是施工工艺简便,加快了桥梁建设速度。桥体南北两端现存三块刻有“毛主席语录”的水泥标语碑,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,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。